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福州西湖卧湖路牌坊落成
处女作终于完成了,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座具有江南风格的仿古建筑——卧湖路牌坊,在经过三个多月的设计、变更和施工,现在终于做好了。这是我当上建造师以来做的第一个工地,也是我第一次接触仿古建筑。该牌坊主要由钢柱、钢结构和仿古屋面组成,屋脊翘角和彩绘,以及侧面的博风板都有很强的古建筑特色。
话说这座牌坊,既是一个意外收获,又是一个好事多磨的角。在2018年春节前进行西湖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预验收时,业主突然决定增加一个项目,就是要在朝西湖方向的卧湖路口建一座牌坊。春节后顺利开工,但在地基开挖时发现右侧地基底下有通讯光缆和电信局的检查井,项目部立即向监理和业主反映情况,业主也马上通知设计单位到现场查看情况并要求变更设计方案。经过一番周折,我们终于又可以继续施工了,挖基坑、打混凝土垫层、砌挡墙、绑钢筋、埋设预埋件、浇筑长条形钢筋混凝土基础、立钢柱和斜撑、预制并吊装上部钢结构、搭设脚手架、牌坊装修、路面恢复等等工序就将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
施工期间还有一些小插曲,可谓一波三折。上部钢结构吊装就位后,第二天焊工在进行全面加固时,我和施工队长在牌坊侧面察看整体效果,发现该牌坊在设计上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头大脖子细!斜屋面纵向跨度有四米多,而上部钢结构与钢柱的连接就只有钢柱的上端面和主横梁的两个端面,刚好都在一条直线上,形成一个正T形结构,这种结构承载能力是非常差的。想想看,上部钢结构自重三吨多,加上屋面混凝土、瓦片、砖头和砂浆等材料的重量还有十几吨,而且福州这边又是台风多发地区,自身都有可能站不稳,怎么能抵挡得住台风的袭击呢?我们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马上将这个情况反映到监理和业主那里,建议设计单位进行荷载验算和优化设计方案。要是在钢柱的每根斜撑上部增加一根向外向上的支撑,顶住纵梁的两端就好了。好比如一个人头上顶着一个大水盆,然后把两只手伸上去扶住它,这样水盆就稳当多了,个方案既简单又实用。可是得到设计单位的回复是:古建筑没有那种设计形式!而是提出减少屋面混凝土厚度和将钢柱加高到最上面那根纵梁底部的变更方案。古代的牌坊大多是用木料做的,很轻便,屋顶上也只盖一层薄薄的瓦片,因此不用增加支撑都足够了。而现在上面用的是非常重的钢构件、混凝土、琉璃瓦和砖头等,按照原设计厚度,单单混凝土的重量就有十来吨了,何况还有那么多其它材料。既然设计单位不答应,我们也只能按照他们提出的变更方案来执行了。虽然从根本上没有解决“头大脖子细”的问题,但是还是有小补的吧,多少能改善一下主节点的受力情况。
钢柱加高了,混凝土厚度也按设计的要求减薄了,然后进行砌筑屋脊和琉璃瓦施工。有一天上午,我刚到项目部,施工队长就跑过来跟我说,昨天晚上有个工人向他反映,说这个牌坊设计有问题,人站在上面会晃。卧湖路口处在两座大楼中间,风口之上。平时强对流天气的时候这里的风都呼呼的,附近居民告诉我,刮台风的时候这个路口人都站不住。西湖周边人员密集,所有路口都是交通要道,况且三山学校等好几个培训机构就在旁边,每天都有几千个学生和家长从这里经过,安全责任重大。再说要是经常在那“摇头晃脑”的,主节点处必会产生疲劳裂纹,后果不堪设想。我决定把这个情况再次向监理和业主,以及指挥部工作组汇报。安全无小事!任何因素与安全发生冲突时,安全永远是摆在第一位的。果不其然,设计单位给的变更方案很快就下来了,我拿过来一看,这不就是我们之前说的增加四根支撑吗!
刚刚解决了安全问题,美观上的事情就接踵而至。原先施工图中屋脊是没有做彩绘的,当我们做好屋脊,铺好琉璃瓦后,设计院的院长路过现场,看了之后,坚决要求在屋脊两面都要增加做彩绘图案。这个要求如果在琉璃瓦铺装前提出来就好了,然而非也。在我们采取了铺砂袋和垫板等一系列保护措施后,彩绘师傅还是小心翼翼地在屋顶上呆了好几天,苦不堪言,生怕一不小心把瓦片给踩碎了。
牌匾上“卧湖路”三个字大有文章。西湖社区的领导要求既不要楷体,也不要宋体,就只要卧湖路上有位书法大师手写的。由于不能直接用电脑排版,这给我们的制作增加了不少难度。
最后在檐口的木工施工时,还有一个小秘密:木工师傅进场后,看见图纸上博风板前端只是一个很简单的圆弧形状,二话不说直接把我们的现场技术员带到三坊七巷去拍照了。之后我们征求设计的意见,设计人员连忙说按照三坊七巷的那种做法来做。后来我了解到,原来不单单福州这边的许多仿古建筑出自这位木工师傅之手,他以前还参加过北京故宫的修缮工作,对古建筑那可不是一般的了解。
在经历了这么多故事之后,卧湖路牌坊终于揭开了她的神秘面纱,出现在了大家面前!
(文/福州西湖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项目部 林金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