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装配式建筑的过去与未来
装配式建筑:建筑的部分或全部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将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组装而建成的建筑。
装配式建筑的过去:从17世纪开始向美洲移民时期所用的木构架拼装房屋,就是一种装配式建筑。1851年伦敦建成的用铁骨架嵌玻璃的水晶宫是世界上第一座大型装配式建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国家以及日本等国房荒严重,迫切要求解决住宅问题,促进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到60年代,装配式建筑得到大量推广。
我国对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应用始于20世纪50年代,一直到80年代,各种预制屋面梁、吊车梁、预制屋面板、预制空心楼板以及大板建筑等得到了很多应用,但总体来说,我国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技术比较落后,建筑工业化整体水平很低,且存在着构件跨度小、承载能力低、整体性不好,延性较差等弊端。进入90年代后,由于预制装配式建筑自身在设计水平、构件制作的精细程度和装配技术落后等原因以及当时现浇混凝土技术的迅速发展,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应用特别是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处于低潮。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以及预制构件的加工精度与质量、预制装配式施工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应用重新升温,并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
自2016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以来,截至2017年3月,全国30多个省市区推出装配式建筑的相关政策。要求十三五期间(2016-2020)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30%以上;新开工全装修成品住宅面积比率30%以上。十四五期间(2021-2025)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要达到50%以上;全面普及成品住宅,新开工全装修成品住宅面积比率50%以上。随着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相继出台各项利好政策,装配式建筑行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期。
2017年12月12日前往软件园三期D-09项目观摩,该标段由中铁二十二局负责施工,占地面积为22,600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为63,400平方米,结构为装配式钢结构。目前该标段主体已施工至8层,现场大量的装配作业,而原始现浇作业大大减少,大量的建筑部品由车间生产加工完成,构件种类主要有:外墙板,内墙板,叠合板,阳台,空调板,楼梯,预制梁,预制柱等,构件就相当于标准的产品,而运到现场就可以直接进行安装,可以说是既方便,又快捷。设计的标准化和管理的信息化,构件越标准,生产效率越高,相应的构件成本就会下降,配合工厂的数字化管理,整个装配式建筑的性价比会越来越高。现场作业量大幅减少,这对于环保而言是很有好处的。构件高标准的机械化程度减少了现场人员的配备,在用工成本和安全生产方面都很有帮助。
优点突出的同时,它也有很多弊端。在我国,目前的设计验收等相关规范明显滞后于施工技术的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应用领域还相当有限,在建筑总高度和层高上限制很大,构件的机械化生产因为设备的限制,尺寸要求具有局限性、建筑物的预埋件使用量相对传统技术有很大的增加。
总之,促进我国的装配式住宅发展,还需要大量的科研投入。其次,需要加强建筑监管体系和激励机制建设。目前我国装配式住宅发展潜力很大并且节能效果很好,而且在克服PM2.5空气污染方面也可发挥很大的作用,是绿色建筑发展的新趋势之一,有条件也有必要整合各类资源使其快速发展。